骨折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療、藥物治療、物理治療、手術治療、功能鍛煉等方面,具體方法的選擇取決于骨折的類型、嚴重程度以及患者的具體情況。
1.一般治療:對于非負重關節(jié)的骨折或病情較輕的骨折,可以通過手法復位將移位的骨折斷端重新恢復正?;蚪咏械慕馄赎P系。無論是閉合性骨折還是開放性骨折,固定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。固定能使骨折部位處于一個較穩(wěn)定的位置,有利于骨折的愈合。固定方式包括石膏固定、支具固定以及小夾板固定等。對于嚴重的骨折,還可能需要采用內固定治療,如鋼板、螺釘、髓內釘等。
2.藥物治療:在骨折治療中主要起輔助作用,對于疼痛劇烈的患者,可以遵醫(yī)囑使用止痛類藥物如布洛芬緩釋片、塞來昔布膠囊等緩解疼痛。骨折后期,還可以遵醫(yī)囑使用促進骨折愈合的藥物,如碳酸鈣片、葡萄糖酸鈣片等。
3.物理治療:可以通過超聲波照射等物理治療方法,引起骨折周圍血液循環(huán)加快,骨細胞活躍,促進骨折的愈合。運動、按摩和熱敷等方法也有助于增強肌肉力量和促進康復。
4.手術治療:對于復雜或嚴重的骨折,如粉碎性骨折、開放性骨折或骨折合并神經血管損傷等,外科手術可能是必要的。手術可以通過植入固定器如鋼板、螺釘、髓內釘等來穩(wěn)定骨折部位,促進骨頭生長。方式包括微創(chuàng)手術和切開復位手術等,具體選擇取決于患者的骨折類型和程度。
5.功能鍛煉:在骨折愈合后,需要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來恢復患肢的功能。功能鍛煉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,從輕度活動開始逐漸增加強度和范圍。早期功能鍛煉可以預防關節(jié)僵硬和肌肉萎縮等并發(fā)癥的發(fā)生。
骨折后,患者需要保持充分的休息,避免過早使用患肢運動,以防止加重骨骼的損害。同時,制動也是必要的,以防止骨折部位發(fā)生再移位。